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游记攻略 > 正文

一部比游记更好看的书——《美与丑:欧洲》读…

类别:游记攻略 日期:2018-1-25 13:28:05 人气: 来源:

  打开《美与丑:欧洲》一书,初看作者简介和序言题目,不免有些疑惑。作者高巨海先生是官员,且坦称“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业余时间写过一点古体诗词”,而他人所作序言的题目,却称其“眼界广远,笔力雄劲”,一个长期写作公文的人,眼界能否广远、笔力究竟如何?不免令人怀疑。

  但看上数页之后,我便被此书吸引,欲罢不能,觉得序作者言之不虚,作者不但笔力文采丝毫不让专业散文家,且有专业散文家所不及之处,或者说是一个长期从政者着眼下笔的独到之处。

  本书开篇采用蒙太奇手法,将登机赴欧洲的过程依次推出,仿佛在看影视剧,而一颗心也随作者飞向欧洲。开篇定下的行文风格,贯穿全书,简洁凝练,节奏明快,引人入胜,绝无冗赘之处。散文重在描写,而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文采斐然,颇见。尽管旅途匆匆,走“车”观花,却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作者的观察力。插入行文中的不少古体诗词,或感慨,或抒情,或点睛,让人为之眼亮,同时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作者巧就巧在,从头至尾,始终不忘引领读者去看,去想。从乘飞机前往欧洲,到乘旅游车辗转于欧洲诸国;从行走于欧洲城乡的大街小巷,到进入一个个旅游景点,作者把目之所见化作影视剧本的分镜头,推拉摇移,跳宕切换,有远景,有中景,有近景,有特写,把他所看到的欧洲,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正是此书让人一展卷便不忍释手的妙处。

  据作者称,在欧洲的行程只有十日,如果仅对所见所闻进行一番记叙,必然显得单薄,且很容易浮光掠影,流于表相。于是作者对欧洲诸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艺术、教、建筑,以及地理风貌、风俗人情、民族性格等等,都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用长达数万字的篇幅,对欧洲进行了宏观上的介绍,并且对每一个国家均用两三千字的篇幅展开细致深入的描述。而作者又读过大学中文系,曾中外文学经典的熏陶,且爱好古体诗词,多年吟作不辍,故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诸多举世闻名的杰作,不惜篇幅,详加叙述,使得此书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作者于2006年7月去欧洲考察,而此书写成,已是2007年10月,我估计,作者旅欧虽仅10日,但为写这些章节,则需耗费数月之功。这些章节,是最为难写的部分,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写成枯燥干巴的介绍性文字,但作者却大展才情,把这些章节写得精彩生动,趣味盎然。请看:“欧洲,简直就是绿色编织而成的世界,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荡漾在这片海洋上的是阿尔卑斯山的皑皑雪峰,是多瑙河的蓝色波澜,是威尼斯的贡多拉,是荷兰的风车,是法国的香水和XO,还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悠闲的牛羊和姹紫嫣红的郁金香”“透过绿色,欧洲折射出的最耀眼的就是它的古典。……那一片片废墟,一座座凯旋门,一幢幢,一排排,无不闪烁着斑斓的色彩和瑰丽的,令人神醉情迷,遐想万千”,寥寥数语,便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有这样提纲挈领且充满的叙述,读者怎能不怀着好奇、怀着渴望看下去?又怎能不和作者一道坠入,“神醉情迷,遐想万千”?作者是把本属学者的工作文学艺术化了,而这种深入浅出、生动好读的文字,无疑丰富了此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起到让更多的中国人怀着兴趣进一步了解欧洲的作用。

  作者出身农家,自幼生长在太行深处的小山村,干过多年农活,当过农业技术员和民办教师,后来考入大学中文系。青少年时代艰苦生活的历练,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国情民情有着深刻的了解。这种了解,在他的胸中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坐标,而带着这个坐标去考察欧洲,自然会有鲜明的对比,对中国与欧洲多方面的差距与异同有敏锐独到的发现,这便是作者与某些专业作家的不同之处。王安石有言:“徒说经而已者,必不能说经。”其意是仅以为业者,难以把的义理说透,因为他对社会人生缺乏透彻的洞察和深刻的体验。写诗撰文者亦然。这种不同,也是使得《美与丑:欧洲》比一般的游记更加好看、更有阅读价值的原因之一。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峎山户外徒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