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权威专家科学解读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热点话题

类别:热点新闻 日期:2017-8-28 17:23:55 人气: 来源:

  原标题:权威专家科学解读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热点线日消息(记者覃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沟通会今天下午在京举行。沟通会现场,到会的专家学者对2016年发生的八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权威解读。

  2016年5月,国家认监委官网公布,奥地利生产企业Agrana(阿果安娜)集团旗下拥有Holle(泓乐)品牌奶粉被“暂停”。此前,食药监局公布了7批次不合格有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中Holle品牌有3批次。2016年11月,国家认监委官网更新了境外乳制品企业在华注册名单,乳品品牌——维爱佳、坎珀乳业两家企业的产品被暂停注册。

  除了上述地区奶粉品牌被吊销许可证,在2016年中,仍有多品牌进口奶粉被检出存在问题。其中,2016年9月,创办于1932年的著名牛奶生产商Hochwald(好沃得)生产的常温奶因细菌污染在全范围内被召回。截止10月,共45批次的进口牛奶被,来源包括、法国、丹麦、等多个国家,多为菌群与酸度超标、包装与添加剂不合格。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24581批次乳制品,合格率达99.75%。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表示,乳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风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国际乳品安全、原料乳安全和加工安全等因素将影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我国乳品安全与产品质量水平已显著提升,但风险依然不容忽视,任发政如是说。

  针对个别保健食品存在的非法添加和虚假宣传等问题,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金濂,应加强监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消费者在食用保健食品时应注意核对相关产品信息,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食用方法和剂量。

  2016年4月,有报道,受利益驱动将“伟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掺入玉米粉中冒充保健食品。这种违法行为严重了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国家食药总局针对保健食品先后发布了《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为规范保健食品生产,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规范。

  针对该事件,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金濂表示,西地那非不在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原料目录内,属于“违法添加”。 目前保健食品可以声称有27项保健功能,但没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功能声称。 一些和暗示保健食品具有“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产品均属违法夸大宣传。甚至一些以普通食品的面目出现,而又声称保健食品功能更为严重违法。

  据了解,为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金濂,应继续加强监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对于消费者,要仔细查明该产品有否保健食品的标示(俗称蓝帽子)及批准文号。而且还需登录国家食药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和核对。在食用保健品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原料、配方,适宜和不适宜人群,是否适合自己服用,特别应注意说明书中的警示句,严格按警示所述操作。

  针对2016年备受关注的网络餐饮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因胡院长临时有事由中国人民大学院副教授 代为发言)表示,应强化的监督管理,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诸如信用信息的披露来发挥消费者的选择力量,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促使平台提升对消费者的意识。

  2016年3月,央视315晚会黑心作坊入驻“饿了么”,食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此外,近年来,随着近年网购的兴起,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便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也越来越担忧。

  对于网络食品发展现状,中国人民大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表示,目前情况来看,网络食品立法正在日臻完善,的报道和披露,正在对网络食品销售形成监督,同时也督促了监管部门对于网络食品监管的强化,以及对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归责的严格化。

  但是,网络购买食品的虚拟性使得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二,生产经营者在网络销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乃至可能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的问题。

  胡锦光,应持续强化的监督管理,通过诸如信用信息的披露来发挥消费者的选择力,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也能提高平台对于消费者的重视。

  对于抗生素与兽药残留事件近年来频发的情况,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刘秀梅指出,抗生素对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贡献巨大,我们应科学认识抗生素,对待耐药菌的安全风险,并进一步重视兽药“”问题,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有效控制。

  2016年2月,据报道,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监测发现,79.6%的上海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苏浙沪地区儿童普遍于低剂量抗生素。研究认为,这种广泛状态可能加重细菌耐药,临床治疗,也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人群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研究人员还从儿童体内检测出临床已经停用多年、但在和食品中经常发现的抗生素含量,可见抗生素不仅是临床治疗的问题,与食品也是儿童抗生素的重要源。

  刘秀梅指出,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贡献巨大。

  “中国兽药总使用量(含抗生素类药物)高于其他国家。”刘秀梅说,“我国养殖业确实存在兽药使用不合理或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据介绍,食用农产品的源头风险已经影响到了食品安全产业链前端的原料安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科学指导。

  据刘秀梅介绍,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可能使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导致生物安全、污染问题、甚至制约经济发展。当前,、单买、欧盟、美国等世界已逐步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管理。2016年,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委共同发布了《中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标为将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

  第一,科学认识抗生素,对待耐药菌的安全风险。“细菌耐药问题主要来源于临床人用抗生素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第二,重视兽药“”问题,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有效控制。“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刘秀梅表示,有效控制食品源头污染的一大关键在于加强对种养殖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管。

  对于南京饮用水“氮气门”事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商大学校长、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孙宝国指出,氮气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也无需进行标签标识。

  2016年4月14日,南京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称某品牌包装饮用水中添加了氮气且未标识,并怀疑为工业级氮气。后经江宁区市监局调查后工厂并未有违规问题且使用氮气均为食品级,相关主流、行业组织及专家也纷纷就氮气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公开说明和科普。不过,此事使得“加工助剂”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它的安全性引发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更深入的关注。

  据孙宝国介绍,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重要的是,在包装饮用水的制造过程中,加入食品级氮气是一项成熟且环保的工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问答的第三十四条“加工助剂不需要标识”,所以在包装饮用水中使用氮气作为加工助剂也无需进行标签标识。

  第二,食品级氮气作为一种的食品加工助剂,国家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监管,正规食品企业也都会按应的规范严格管控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

  对于食品包装标签的争论,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元晓梅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签有严格的,目前大部分产品标签上的瑕疵与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并没有直接关系。

  据元晓梅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标签有着严格的,包括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显著标示等。有关标签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信息,消费者权益,以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元晓梅指出,目前大部分产品标签上的瑕疵与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企业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细致研究,避免此类漏洞的产生,以切实消费者权益。

  此外,元晓梅也表示,应尽早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将对标签问题的追罚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性处罚合理区隔,减少部分人以牟利为目标的恶意炒作,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将精力放在确保食品产业链安全的防控与建设中。

  对于“100%果汁配料中发现水”有关“复原果汁”的话题一度引起人们的热议,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小松表示,浓缩复原果汁标注100%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与行业惯例,消费者应正确理解果汁标注“100%”。

  按照国家标准《饮料通则》(GB/T 10789-2015)中,果蔬汁(浆)是指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采用物理方法(机械方法、水浸提等)制成的可发酵但未发酵的汁液、浆液制品;或在浓缩果蔬汁(浆)中加入其加工过程中除去的等量水分复原制成的汁液、浆液制品。

  胡小松表示,以上两个国家标准中,均未有“必须标注复原果汁”,或“复原果汁不能标注100%含量”的。

  胡小松介绍称,果蔬汁中只回添通过物理方法从同一种水果或蔬菜获得的香气物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或通过物理方法从同一种水果或蔬菜中获得的纤维、果粒、蔬菜粒,不添加其他物质的产品可声称100%。目前,采用浓缩果汁进行加水还原制作纯果汁是国际通用的加工工艺,并且相较于非复原果汁,复原果汁具有便于保存和运输,降低成本,延长产品保质期等多方面平衡优势。

  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要求,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胡小松表示,100%果汁产品在包装上向消费者产品配料中含有水,表明该产品属于复原类的果汁。在产品名称前面标注100%,目的是如实告知消费者内容物的果汁浓度。

  胡小松,行业加强监管,企业更加自律,“100%果汁”复原成原果汁浓度。及时进行科普宣传,让消费者正确了解果汁的标签标识,使其指导日常膳食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果汁中原果汁含量国家标准亟待制定,避免某些企业生产与其标称果汁含量不相符的果汁饮品。加强果汁掺假工作的科学研究,构建果汁鉴别体系和标准。

  近来,“胶水牛排事件”引发大量关注,对于和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质疑和对新工艺的,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指出,碎肉并不等于劣质肉,“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此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消费者可通过配料表对相关食品科学分辨、安全食用。

  上海新闻综合频道在节目中,市场中出售的牛排,其实是用碎牛肉和食品添加剂拼接而成。该节目的,迅速引发了的广泛关注,并有多家进行了跟进报道。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声明指出, 该节目报道影响了卡拉胶、TG酶甚至食品添加剂行业和食品工业产业链的发展。

  王守伟介绍说,“重组牛排”也称“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当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世界肉类加工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

  据悉,肉的重组技术借助机械或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等)溶出肌肉纤维中的基质蛋白,或利用辅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状的原料肉,并赋予调理肉制品良好的嫩度和外形。

  在“胶水牛排”事件中,诸多报道提及次品肉块和肉胶拼接为“重组牛排”,这使消费者很容易卡拉胶和“重组技术”。事实上,声称的“次品肉块”,其实是肉的分割或者肉块修整中产生的“碎肉”,绝不等同于“劣质肉”。王守伟还表示,卡拉胶不等于建筑用“胶”、塑料用“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包括牛排)中,但可用于重组类的肉制品中,且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明确标注,在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胶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第二,消费者在选购牛排时,可通过配料表来区分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如果标签中有配料表,出现其他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则可能为“重组牛排”。

  第三,科学膳食,关注卫生安全。消费者日常要有意识的不断提升自己的饮食习惯,在食用“重组牛排”时,要充分熟化后再食用。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峎山户外徒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