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户外常识 > 正文

超全户外自救指南驴友必看!

类别:户外常识 日期:2019-7-23 9:14:46 人气: 来源:

  玩户外的驴友都知道,急救常识,求救常识,安全常识对每一个在外的人都有什么样重要的意义。驴友们出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灵魂,而不是将灵魂留在那里。每一次提户外事故都觉得沉重,如果遇到的驴友能多明白一些急救常识,安全常识,求救常识,或许他们现在仍然能征服更多未知的旅途。

  2017年了一部讲述了第一位独自横穿羌塘的探险家杨柳松的电影《77天》上映,而就在上映前的2个半月,有一位叫做刘银川的驴友横穿羌塘,至今未归,救援队搜寻无果,他带了一大背包牛肉干,带了装得下150G的离线,扬州发改委蒋珊照片带了帐篷带了那么多东西出发,但是没有带一部铱星电话,关键时刻可以外呼求救;

  几年前还有一个女孩,从新疆出发徒步新藏线到阿里,经过了兵站,经过了无数,最后因为肺水肿,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了,出发前为什么对自己的咳嗽不重视,直到咳出了血,马上快要晕厥,心里才明白,为什么不多带点抗生素,藿香正气液,甘草口服液,为什么不多带一个热水杯,为什么不了解清楚阿里的实际海拔状况?反过来讲,如果她早点知道到了海拔5000米的高原,一周内必会发生呼吸道感染,早做打算治疗,发现第一次咳嗽的时候,就及时的停下来,坐车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每年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户外是一个探险性质极强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登珠峰都没事,恰恰有人去了一次阿里,就命丧,可见准备工作,安全意识,急救常识,求救常识,很多驴友出发前准备不够充分,我整理了一些户外自救常识,希望一起玩儿户外的驴友们,能一起安全踏遍大好河山。

  要想在冬季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徒步、穿越、露营,或者在城市或者周边地区跑步、骑行、自驾,首先你要了解,在冬季进行这些户外运动时,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如下这些应对极寒天气的经验不敢说能让一个完全没经验的新手驴友挺过极寒,但是应对普通的冬季户外,是绝对绰绰有余了。

  其实失温不是冬季户外的专利,在夏季的山区、林区、沙漠、草原,也很容易发生失温。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失温时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体核心区温度降低,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导亡的病症。引发失温的主要因素其实并不是温度太低,而是保暖措施没有做好,引发了风寒效应。在说风寒效应之前,先来定义一下“冷”的含义。

  这个冷,指的并不是温度低(也就是天气预报或者温度计上的温度),而是“体感温度”。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感受到的体感温度也不太一样。举个栗子,比如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10℃,如果是大太阳的情况下,体感温度可能是15℃甚至20℃;但如果是,体感温度可能是0℃甚至更低。体感温度的高低,除了体质外,主要取决于两点:

  比如空气和水,后者的导热系数是前者的数十倍。举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吹电扇,穿干燥的棉T和湿漉漉的棉T,后者的体感温度要明显低于前者。因为潮湿的衣物会失去保暖作用,风吹之后,会导致体温迅速下降,这就是“风寒效应”。

  a: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大多会通过体表出去(比如出汗)。而静止下来后,身体便会停止热量,体表与温度的温差便会加大,体感温度降低便会感觉到冷。

  b:运动过程中,汗气、汗液会将衣物打湿。由于运动过程中会持续不断的热量,所以不会觉得很冷。但是一旦停下来,汗液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就会觉得冷了。

  冬季户外过程中常见的这些问题,对于大众来说,矛盾点在于如果穿的少了,那么会觉得冷;如果穿的多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大大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数的前辈总结下了一个叫“分层穿衣法”的东西。

  “分层穿衣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运动强度、、天气情况来灵活的调整衣物的厚度。这个方法可以用最轻的重量让身体保持最大的舒适度,同时大幅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以有效的避免动起来热、静下来冷、穿着臃肿不变运动的尴尬场景。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光是冬季,其它季节也可以使用。不夸张的讲,要想玩户外,必须先学会分层穿衣法。

  不过根据体质和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分层穿衣法都不太一样。虽然穿法不同,但是核心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分层穿衣原则。指的是将衣物分位“贴身层(也叫基础层)”、“保温(暖)层(或者中间层)”、“防护层(或者外层)”三层进行穿着,每个层对应的功能,以及对应服装的要求都不同。

  顾名思义,最贴身的一层。这层最主要的作用是排汗、透气,尽最大可能保持身体的干爽。选择的标准应当为“舒适”、“透气”、“排汗速干”。现在很多运动、户外品牌都有速干面料制成的衣物,购买时选择这些即可。另外新手选择贴身层时,一定要注意一点,由于棉质材料打湿后完全没有保暖性能,并且不容易干,所以千万不要选择棉质材料的衣物作为贴身层。

  保温层的选择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只要能在最大程度上锁住空气,保留住热量就OK。这层的选择和搭配,要根据个人体质、、运动强度来灵活搭配。可以是单层的厚衣物,比如抓绒、排骨羽绒、软壳等,这种搭配的优势在于保暖效果好,但是不易于根据、温度来调节。或者是多层薄衣物,比如多件美丽奴羊毛材质的薄内衣,这个搭配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的调节,冷了就多加一件,热了就脱一件。缺点在于保暖效果差于单件厚衣物。如果用多层薄衣物的搭配,不要选择棉质材料的,理由同上。

  我管这层叫“防护层”,而不叫“外层”的原因在于,这一层的功能除了防风、挡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寒效应以外,还要起到身体不受异物(比如林区、山区徒步经常会尖锐的树枝、岩石等)的功能。选择的标准为“防风”、“防水”。防风基本不需要特别关注,只要是正规品牌,使用的是户外面料的衣服,防风基本没问题。“防水”则需要看面料的防水系数。除了这两点外,还有一个透气性,这个性能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防风”、“防水”这两项。这里说的透气性主要是指汗气排发的速度,使用搜索引擎搜索面料的参数基本都能查到。另外如果经常在山区、林区、沙漠这些地形活动的话,还要考虑“耐磨性”。

  常见的防护层有硬壳(也就是国内叫的冲锋衣),软壳。零下一二十度甚至更低的极寒中,应当使用系数、保暖系数更强的极地或者连体羽绒服。另外不要奇怪为什么软壳为什么同时出现在保温层、防护层里。你可以简单的将软壳理解为融合了硬壳防风、防御和抓绒衣保暖特性的一件衣服,另外软壳面料的延展性大大优于硬壳的面料,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都喜欢穿软壳出门。

  三合一装备其实就是将抓绒和硬壳,通过拉链连接的形式,做成一件衣服。既可以单穿硬壳,也可以单穿里面的抓绒,还可以两件同时一起穿。三合一装备可以理解成既有保温层,又有防护层的一件衣服,对于新手或者休闲户外运动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这个意外包括,户外创伤、野外虫兽等。到户外去,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划伤、中毒、咬伤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我也总结了一些自救措施。

  a:首先仔细查看与正确判断创伤类型与伤情,再决定处理方法与方式。b:普通擦挫外伤及浅度划伤或穿剌伤,应根据伤势程度及创作面积,先将已破损沾连的皮层清除,用力挤压创伤四周,尽量排出或排净污血及粘液等,而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及周边皮肤。c:深度划伤及穿剌伤,先将已破损沾连的皮层清除,用力挤压创伤四周(必要也可口吸),尽量排出或排净污血及粘液等,而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及周边皮肤,用力将医用胶带在伤口表面做横向粘贴(要视伤口深度加大密度),均匀地撒些云南白药粉末,最后用医用绷带包扎。d:若伤口出血量较大,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如:用医用止血带、鞋带等捆扎伤处上方以止血。

  夏季中暑人晕厥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进行急救会非常的。这个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降温,把人抬到树荫凉,进行通风,把衣服解开,这个时候别管男女救命要紧,没有阴凉可以撑起伞,总之挡住太阳,之后可以用矿泉水淋湿身体,这个时候决不能直接饮用矿泉水,会淡水中毒,而是喝点淡盐水,经常外出户外徒步的驴友应该都知道,出发前去药店都会买几包碘盐,随身携带;

  a:首先查看与确定受伤部位及伤势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自救措施。b:扭伤可采用反复揉搓法减轻伤痛和消肿,如有於血要及时采用刀切或穿剌方法及时放血。c:骨折或重度扭伤可将有一定柔韧性的拇指粗树枝、竹子等,依所伤部位截成适用的长短,以2至3cm的间隔度开列后,用绷带或鞋带捆扎固定。视伤势程度,可另找带丫形叉的较粗树枝小树干做简易拐杖使用。

  用小刀等利物快速在伤口处切成十字型,用力反复挤压放血排毒。若是自己能够口吸的部位,则最好采用口吸排毒,挤压放血。

  有的驴友就在穿越三龙山脉时,被野猪夹夹伤过。驴友们再小心也很难发现的。捕猎者会在野猪出没的中间,下坡收不住脚的挖一个坑,打开夹子调好踏板机关,覆盖树叶,不让野猪发现。

  b:弹力不大的夹子,顶住以后,可以尝试两端插入,杠杆原理将其撬开一些,松开一些以后脚先出来,然后再考虑鞋子;

  在面前,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在恶劣天气出行是对大自然的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在出行前查询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和地理特点更是一种必要准备工作。

  a:山区有建筑物要首先选择相对远离高坡、小河、高压塔(线)等可能引发其它意外的建筑物,如只有相对的建筑物而无选择性,则应时刻面向较为开阔地形一面,且集中注意力时时观察,集中听力尽早辨别异常的声响,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b:山区较复杂的野外要远离高大的树下,尤其是相对的高大树下;有风化现象的崖壁、岩壁下、较高坡或较陡的土质坡下;河边、溪涧边、季节性河床;高差相对低凹处等高危区域。应选择成片的灌木林、小树林、体量较大的岩石等处。

  a:面向风向的上风头穿过较窄的起火带,迅速奔跑撤离。风力较小,风向不易确定或易准确判断时,可抓起一把尘土、细沙、落叶或撕碎的纸片等扬撒以确定风向。b:判明方向与地形地势,向距离自身最近山林外缘地带、林中相对较大的空地、树木及植被较少的多岩石裸露地带、河滩等地方撤离避险。c:用棉织物浸水后(自带的饮用水或尿液),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火烧灰烬及烟气;身着明火时应在无火处就地左右滚动灭火自救。d:仔细观察,就地形地势避险。如:山谷底部区域一般较潮湿,较高的沟坎之下一般树木较稀,背阴的山坡一般树木较低矮等。

  大多数情况下,平地安全性高于水域,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选择穿越水域。一定要这么做时,脱下衣服穿越,穿越完成后再穿回衣服,避免衣物弄湿导致失温。穿越河流前尽可能找根粗长的,除了可辅助支撑身体降低失足风险外,也可测试水高,避免突然踩空遇险。

  以上内容均不具有唯一的科学准则。个人应对户外旅行的性、可能遇到的之复杂性及其不可预知性,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望各位驴友多学习多交流户外自救的更多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财成国际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峎山户外徒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