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路线规划 > 正文

乐山市中心城区岷江东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类别:路线规划 日期:2019-9-21 6:40:40 人气: 来源:

  剧雪老公线、南至山龙路,与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紧密相连,西至岷江,与老城区隔江相望,北至佛光路,片区总面积约

  合理布局规划区内用地,完善片区功能,高效组织道路系统和绿地景观系统,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把岷江东岸片区建设成为:城市滨水休闲度假核心区、嘉州乐道先行示范区、乐山大佛风景区北入口门户形象区。

  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片区发展趋势分析,确定本次规划区域的功能为:以旅游服务为核心,集休闲商业、文化娱乐、民宿酒店、生态居住、禅修康养于一体的城市滨江休闲度假区。

  “一轴”:指贯穿片区南北的滨江景观大道——碧山路,是片区的发展主轴,同时也是片区重要的景观主轴;

  根据规划区所处的空间及用地形态,规划区采用沿江平行发展布局。路网与牟子片区相适应;片区东部区域由于建设用地相对较少,路网密度较低,规划结合现有道路采用式道路骨架与该区域外围道路相接。路网系统形成规划形成以“两快、三主、一次”的交通结构:

  规划片区快速公交沿碧山路设置,向北与牟子片区翡翠路相接,向南延伸至大佛景区,快速公交站距按1000-1500米设置,常规公交设置间隔一般不大于500米,中心区站台间隔300米左右,在主干道上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步行游线主要沿滨江区域、山、湖、田、林、绿地进行配置,形成“一轴三环”的网络结构,形成碧山湖森林公园、胜利水库、滨江步行空间、嘉州长卷步行街区的大区域慢行环线。

  为满足慢行的不同需求,将步行道路分为两个等级:一是主路,宽3.5-5m,主要功能是连接各个节点,形成贯穿整个片区的步行游线m,支路主要是深入至公园、山地、湖边、林、田、绿地等观赏点中,提供多样化的路径形式体验。

  骑行道游线沿滨江以及东部观光游道建设,使其在岷江沿岸、东部自然生态景观区、南北公共设施景观区的同时形成回环。

  自行车骑行道宽3.5m,采用彩色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可结合山地特色,利用微地形增加自行车骑行的趣味性。此外,该区段自行车系统并不是的,而是连通了大佛景区骑游道。与景区连通后,将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系统。

  慢行综合服务区是以交通游憩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公共设施,配套功能有休息桌椅、电瓶车站点、管理办公房、商店、餐饮、自助售卖机等。规划结合商业、娱乐康体用地,基于慢行交通网络共配置6处综合服务区。

  规划在学校、市场、商业服务中心、休闲度假旅游设施集中地段或周边区域设置社会停车场,以满足片区社会停车需求。片区内设置有6处社会停车场用地,采取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相结合方式建设。

  停车场配建标准按照《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相关内容对建设项目实施配建停车场泊位指标控制。停车场泊位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泊位数。

  依托岷江东岸现有自然山体及岷江这两大自然生态主体,以碧山路、泥溪河、碧山湖公园、南部滨河道路的绿化作为自然生态走廊,将生态引入城市,结合其它的沿街绿带、小区绿带及高压走廊,同时加强各道路的绿化建设,形成“一园、四廊、多点”的绿地网络格局。

  四廊:指沿岷江滨水岸线形成的生态休闲绿化廊道以及联系片区东侧自然山林与岷江滨水空间的泥溪河、碧山湖、南侧横向滨河道路绿色生态廊道。

  根据岷江东岸片区的规划构想,结合规划空间结构,将岷江河道界面作为城市设计重点控制的城市天际线,注重天际线的轮廓变化和风格统一,在重要的城市功能核心形成标志性的地标建构筑物。

  总体上的城市主色调应以浅白色或浅暖色为主。对于需要强化的城市意象、识别系统,通过辅色调、色的对比,增强地段的个性;对于城市的重要节点,允许色彩突出,增强标志性和吸引力,同时为城市增添亮点。

  绿地中可设置少量铺地,与建构筑物的联系通过小型广场转换。但作为高压线走廊的防护绿地不允许构筑人员长时间逗留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

  滨水生态绿地应设置适量小品、休憩设施,形成一定数量的交流空间。沿江河、渠分段采用树形优美、树叶颜色多彩的树种,塑造色、香、形统一协调的特色滨水绿化。

  碧山路、片区东部的主游道两侧绿带及滨水绿地作为片区开敞空间设计重点引导地段,注重空间布局的特色性和整体性。根据各个景观区的不同特色,分别布局与之相衔接、配套又各具特色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通过色彩、材料、符号及处理手法等使其统一。

  建筑应以山水风貌作为大背景,以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为主,注意建筑与周边自然山体和水岸和谐交融,建筑既要有特色,同时也不能于区域而过于突出自身。公共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建筑色彩采用浅暖色或采用暖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应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居住建筑形式应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体现生态、休闲居住的特色。

  建筑体量的控制是通过建筑形体大小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体量,通过容积率的控制和空间轮廓的组织,具体量化到每一幢建筑。设计时应尽量突出重点。公共设施景观区则应结合大体量的商业服务、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设施布置几栋标志性建筑;生态居住景观区建筑体量不宜大,临江或重要景观地段可建些小高层居住建筑,但应着重天际轮廓线,景观视线的控制。

  结合岷江东岸片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建筑贴线率。滨水沿岸区域建筑贴线%,避免形成过长、刻板的滨水建筑立面,应留足水体与外部空间的面,使城市主要水体与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商业服务区域边界大于70%贴线率,突出连续性及可识别性。公共空间大于70%贴线率,强调人的交往空间。生活空间大于50%贴线率,宜人的街道尺度。

  

关键词:多地路线规划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峎山户外徒步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