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路线规划 > 正文

不同的板厚孔径比下印制电路板通孔导电膜直接电镀铜的可靠性

类别:路线规划 日期:2018-10-26 14:27:35 人气: 来源: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板厚孔径比下印制电路板通孔导电膜直接电镀铜的可靠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在导电膜上电镀铜的微观形貌,背光测试检测在导电膜上短暂电镀铜的效果,热应力测试检测孔铜的耐热性能,并打切片分析直接电镀所得孔铜厚度及电镀均镀能力(Throwing Power)。

  金属化孔(PTH)提供多层印制电路板(MLB)中的导电层之间的电气互联。半导体集成化的发展和对更高系统功能化的要求推动了PCB设计向更高密度和更轻的重量发展。因此,增加多层板层数和表面贴装技术(SMT)被广泛应用于整个电子行业。由于PTH元器件的更迭换代,PTH的直径必须缩小,以便为导体布线留出更多的空间,但是这会使镀铜更加困难,PTH的可靠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金属化孔的方式是采用化学镀铜,但化学镀铜存在成本大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化学镀铜溶液中的甲醛不仅对生态有危害,还对人体有害。不仅如此,化学镀铜还需要对溶液进行严格的管理,工艺流程复杂,并且在化学镀铜过程中由于有打气搅拌镀液,容易造成孔内残留气泡,从而导致孔内无铜。因此,新的直接电镀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直接电镀技术主要有三大系列:钯系列;碳系列;导电性高系列。其中导电性高系列直接电镀技术又称为导电膜直接电镀技术,它是在非导体孔壁表面上沉积不溶性导电聚合物膜层,不需要整板电镀铜加厚就可直接进行图形电镀。导电膜直接电镀技术具有流程短、排污少、无甲醛且节水节电的优点,适合在水平线上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少,操作人手少,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生产周期短,传统化学镀铜流程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导电膜的成膜步骤只需五分钟,因而效率大为提高。

  目前导电膜工艺大多用于生产厚度在2.0 mm以下的薄板,且板厚孔径比在7以下,而随着高多层PCB向层数更多、孔径更小、布线更密的方向发展,以导电膜为基础的直接电镀技术就必须适应不同的厚径比。

  文章就导电膜直接电镀技术在不同厚径比AR(Aspect Ratio)(厚径比从6.7:1到15:1)通孔下的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对在导电膜上电镀铜的形貌的分析,短暂电镀铜后背光测试,对孔内均镀能力的影响以及热应力冲击测试等。

  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导电膜生产线L的哈林槽,阴极(双面覆铜板,通孔实验板),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无铅熔锡炉。

  实验板分为两种:双面覆铜板(长100 mm,宽50 mm)用于测试铜层结晶形貌,通孔实验板(长150 mm,宽50 mm,板厚为2.0 mm、2.3 mm、3.0 mm三种规格,钻有直径0.2 mm、0.25 mm、0.3 mm的通孔)用于测试背光、孔内电镀均镀能力和热应力冲击测试。实验板预先经过导电膜生产线,其流程为微蚀→水洗→整孔→水洗→氧化→水刀清洗→催化→水洗→烘干,主要流程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接着在10%硫酸溶液中预浸1min后在哈林槽中电镀,电流参数设置为2 A/dm2 ,用于背光测试的实验板电镀时间为5 min,其余实验板电镀时间为70 min,并采用底部打气的方式搅拌镀液。

  孔内均镀能力的测试方法是先测量孔内镀层厚度,然后按照式(1)计算TP( 镀能力)值。由于测试目的是计算在导电膜上的镀层厚度,而板面只有铜层,没有导电膜,所以均镀能力的测试是采用孔内6点法来计算,通孔模型见图1。镀层厚度测量采用金相切片法,它是利用光学原理,对物体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物体表面并测量镀层厚度。将电镀好的通孔实验板制成切片大小(5×12 mm),切片经灌胶镶嵌、打磨、抛光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好镀层厚度后拍照保存。

  短暂电镀铜后背光测试,用以检测导电膜是否均匀涂覆在孔内,也可以观察在导电膜上电镀铜的效果。将已完成导电膜流程的通孔实验板,在10%硫酸溶液中预浸1 min,然后在哈林槽中电镀5 min,电流参数设置为2 A/dm2。取出水洗,观察通孔透光情况。

  热应力冲击测试(Thermal Stress),是检测铜镀层可靠性的常用方法,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其在组装,返工和修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撕裂。热冲击实验按照TM-650规范,预浸助焊剂10 s后,在288 ℃无铅锡炉中进行10 s×5次浮锡。完成浮锡后打磨切片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孔口是否有断裂,孔内是否有铜层分离的现象。

  在导电膜上电镀铜层的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电镀铜结晶细致,没有出现凹坑的现象。这表明导电膜直接电镀铜可以形成整平的铜镀层,不易因为形成凹坑或者凸起而造成开路或短路的现象。

  图3是均镀能力TP与厚径比(AR)的关系,其中每种厚径比测量5个数值,求其平均值。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厚径比增大,均镀能力值越来越小,最小厚径比6.67的TP值为72.4%,而厚径比15的TP值只有46.26%,图4为相应的金相切片图。图3中第一个AR为10的数值63.16%是在板厚2.0 mm,孔径0.2 mm的情况下的TP值,第二个AR为10的数值59.99%是在板厚3.0 mm,孔径0.3 mm的情况下的TP值,说明相同的厚径比,虽然孔径较大,但是板的厚度越大,均镀能力越低。

  图5是通孔涂覆导电膜后短暂电镀铜的背光图。图5(a)是板厚2.3 mm,孔径0.2 mm,厚径比为11.5的通孔背光图,无透光现象,表明导电膜上完整覆盖铜层;图5(b)是板厚3.0 mm,孔径0.25 mm,厚径比为12的通孔背光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孔中心部位有透光现象,而孔口不透光,这是由于随着厚径比的增大,镀液灌孔能力下降,导致短暂电镀不上铜的现象。实验板上其它厚径比在11.5以下的通孔,孔内背光测试无透光点。

  热应力冲击测试可用来观察孔内结构的完整性。潜在的问题包括由于除胶渣不适当、气孔等而造成的孔壁铜层分离和孔口铜层断裂。图6为三种通孔实验板最小孔径的热应力冲击金相切片图,厚径比分别为10、11.5、15。可以看出经过在288 ℃无铅锡炉浮锡5次,孔内铜镀层没有任何缝隙和断裂。实验板上其他孔径经5次浮锡后的金相切片图如图6一样,孔内镀层没有出现缺陷。

  文章从镀层形貌、均镀能力、背光测试、热应力测试等方面研究了在不同厚径比下通孔涂覆导电膜直接电镀铜的可靠性。由实验发现,随着厚径比的增加,通孔内在导电膜上电镀的均镀能力值越来越小,孔中心的铜越来越薄,通孔互联可靠性将降低。对于厚径比在12以下的通孔,其背光测试良好,能耐热冲击,而厚径比在12以上的通孔,由于实验板较厚,背光测试显示孔中心透光,因此可考虑增加电镀时间,达到完整镀上铜的效果。

  文章出处:【微信号:ruziniubbs,微信号:PCB行业工程师技术交流】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Pcb设计文件Via与Pad什么区别 via称过孔,有通孔、盲孔和埋孔之分,主要用于网络在不同层的导线的连接,不可作为插件孔焊...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也在出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电子组装技术方面,正在面临着....

  固态继电器只需要少量电源即可工作,因此即使有一点噪声也足以导致系统故障。 为避免噪声,请务必注意电路板布局确...

  一.AD过孔盖油怎样正确批量性设置如下: 1.首选选择一个代表性过孔 双击过孔(via) 2.左键单击选择这一过孔(via)...

  嗨, 我们的PCB供应商已告知我们ST部件STP16NK60Z现已过时。 ST本身使用STP13N60M2设备作为合适的...

  目前电子器材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和系统仍然以印制电路板为主要装配方式。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越来越快。这时FPC柔....

  在多卡系统中,降低接地的最佳方式是使用“母板”PCB 作为卡间互连背板,从而为背板提供连续接地层。PCB 连接器的引脚...

  上次没有上传设计电路,其实设计就是按照参考电路来的,但是接入到PCB中由于7、8脚的问题就会导致整个PCB电源平面和地平面...

  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手机行业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设计的诞生与应用,使得智能手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几年....

  根据射频电路理论,“当信号连接线上所传输的信号的波长可与分立的电路元件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信号线....

  各位,之前买了stm32f103的空pcb,焊好之后程序烧进去IO口无法拉起,换了一块淘宝买的最小系统,相同的程序烧进去对应的I...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IPC-TM-650 2018最新电子测试方法详细资料免费下载IPC测试....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的是如何使用单片机设计的超声波测距仪的详细资料合集包括了源程序PCB原理图和....

  花费不过百元,就能拥有一个手机无线充电移动电源。自己将制作像palm这么酷的装备,你不考虑给你的小机....

  信号完整性基本上是匹配的问题。而影响匹配的因素有信号源的架构和输出(output imp....

  PCB板,FPC,软硬结合板,及1.6米及更长的铝基板这类型的,一般可以制作 1. 最小线

  田凤山简历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峎山户外徒步网- All Rights Reserved